返回首頁
專題文章 |
為什麼他們偏偏愛冒險? 憑借一塊泡沫塑料板或滑雪板在湍急的小河上從兩萬英尺高的山上向下漂流本身就極易受傷、充滿死亡的威脅,但這也擋不住後來者的加入。其實,事情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正是因為災難維系其間,才使得極限運動如此的誘人。一個世紀之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只有不停地冒險,我們才活著。” 盡管有哲學家的哲學解釋,我們還是要不停的問︰為什麼偏偏是他們愛冒險?心理學家給了個新說法。 在心理學家看來,愛因斯坦和那些極限運動愛好者是同樣的人。他們有著同樣的性格︰特別外向,富于創造力。這被稱為T型人格。 坦波爾大學心理學家福蘭克法利認為,盡管存在一種消除冒險的趨勢,但渴望冒險是拒絕生命委頓的喜愛冒險的人的性格的一個基本方面。法利專門研究人對刺激的追求,他給典型的極限運動員進行了綜合分析,把他們的人格形象進行了綜合分析,稱為“體格正T型”。按照他的說法,正T型的人性格特別外向,富于創造力。他們追求新奇和刺激。有人在知識領域里表現出了這種性格︰法利把愛因斯坦等富有革新精神的新秀歸于智力正T型。其他人則容易受到邪惡的吸引,“負T型”排在人格分類表的末尾,這類人吸毒或暴力犯罪沉湎于追求刺激,以此來滿足自己對狂熱的追求。法利說︰“有些人總是緊緊抓住生活的欄桿?規則傳統等。T型的人則放開手創造自己的生活。” 他們生來就有一種“刺激”基因。這使得他們需要經常性的興奮。 T型文化的培養也許並不是制造鹵莽大膽運動員的唯一因素。科學家們現在正開始研究長期的尋求刺激是否可能是生物指令的結果。桑喬斯州立大學榮譽退休心理學教授基思約翰斯加得認為尋求刺激者是一群永有高刺激型的人,他們可能生來就有一種‘刺激’基因,使得自己需要經常性的興奮。 《自然遺傳學》1996年1月載文支持這一觀點,科學家們稱尋求新奇者是一群不停的渴望新鮮、有力刺激的人,他們體內的一種基因使大腦對神經傳遞素多巴胺的反應特別靈敏。擁有這種基因的人可能對神經傳導素的快樂誘導效果非常敏感。極限運動是促使多巴胺流動的一個途徑。 有人吃一頓好飯就滿足了,有人看場驚險電影就滿足了,他們一定要從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漂流下去才能得到同樣的滿足。因為他們大腦中的黴水平偏低。 他們的年齡通常在15到25歲左右,他們的感情穩定,不易得神經過敏癥。 法利認為,兩種T型性格的人最易傾向于參加15歲到25歲之間的冒險活動,這個年齡段正好與觀看X運動會、雪地劃板、汽艇後沖浪的人和高犯罪人群的年齡層次相符。當然象街道雪橇那樣費用更加昂貴的極限運動正慢慢成為年齡稍長者的專利,而類似特技跳傘、登山等一些需要數年訓練、加之高經濟投入的娛樂肯定不屬于孩子們。但通常只有在年輕人身上才能找到諸如意志力、身體技巧、迅速恢復體力之類的極限運動能力。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本恩記得,有一家雜志願意贊助他在一個陡峭、U型的斜坡上進行滑板特技表演。他回憶說︰“我做的特技看上去就象是一次工業事故。我問邊上的一個孩子我哪里做錯了。他說︰‘伙計,你老是在想如果摔下來是何等的疼痛吧?’。我听到他的話想︰真有意思,一個12歲的孩子到給我上了一課。”
按照心理學家的理論,極限運動員遇到特殊情況時會異常冷靜,“這些人在感情上會非常穩定,一點也不情緒化”。他們不會有太多的害怕、焦慮和情緒低落。1991年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表明,極限運動員中患神經過敏癥的幾率極低。有可能從過度自我意識中取得同樣的自由正是極限運動的魅力所在。當你踩著滑板以每小時120英里的速度從空中下落時,所有關于腰圍太細、頭發稀少、臀圍不便之類的各種想法都煙消雲散了。 |
Copyright(C) 2002 極限運動 |